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中心简介 专家论坛 标准文献 人参文化
公 告      关于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征集委员的通知      公 告      公 告      公 告      通 告      公告      关于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名称变更及启用新公章的公告      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今天是: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人参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参文化
红参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5-05-16   浏览次数:31

红参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一、历史背景:贸易冲突催生工艺革新

女真与明朝的经济博弈
16世纪女真族以人参贸易换取布匹、谷物等物资,辽东马市成为重要交易枢纽1。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明朝关闭边境互市,导致女真十余万斤人参积压腐烂,迫使其寻求保存方法。

努尔哈赤与蒸制法的关联
为解决人参腐坏问题,女真改进传统工艺,采用“先蒸煮、后晒干”的方法,使干燥后的人参可长期保存。这一工艺意外改变了人参的药性与外观,形成色泽深红、质地坚硬的红参。

 

二、工艺特征与科学验证

加工流程标准化
红参制作需经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多道工序,其中高温蒸煮是关键步骤。蒸制过程中,人参淀粉转化为红褐色糊精,形成标志性红色,并激活美拉德反应提升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Rg3、Rh2)的生物利用度。

药性转变与功效提升
相比生晒参的微凉特性,红参经蒸制后药性转为温热,更适于虚寒体质人群温补元气。现代研究证实,其人参皂苷可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抗应激能力。

 

三、文化影响与现代传承

传统典籍记载‌:《本草纲目》明确区分红参与白参(生晒参),强调红参“性温补气力强”的特性,用于治疗气短脉微、大汗亡阳等重症。

经济价值延续‌:红参工艺不仅解决了人参储存难题,更推动女真经济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标志性药材。

 


版权所有 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吉ICP备12004606号-1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地址:吉林省· 延吉市长白山西路8229号  电话:(0433)2661223  传真:(0433)2661228  技术支持:创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