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中心简介 专家论坛 标准文献 人参文化
公 告      关于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征集委员的通知      公 告      公 告      公 告      通 告      公告      关于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名称变更及启用新公章的公告      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今天是:2025年07月04日 星期五
人参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参文化
黄鼠狼“拜参王”现象解析
发布时间:2025-04-24   浏览次数:57

黄鼠狼“拜参王”现象解析

一、民间传说与历史记载

 

东北地区广泛流传的“黄鼠狼拜参”故事
多篇记载显示,东北民间普遍存在“黄鼠狼朝拜人参王”的传说。例如1981年吉林抚松县采参人李忠平发现山参时,突遇天气异变,并观察到黄鼠狼聚集参王周围作揖敬拜。类似事件在1997年亦有流传,描述黄鼠狼通过“讨封”实现“得道”。

 

文化背景‌:东北五大仙信仰中,黄鼠狼(黄仙)被赋予灵性,其朝拜行为被解释为吸收人参灵气以助修行。

故宫与历史名人的目击案例
富商陈丽华曾公开表示,在故宫目睹过黄鼠狼集体“拜月”现象,与民间“拜参”传说形成呼应。

 

二、科学视角下的行为解释

 

黄鼠狼习性特征
动物学家指出,黄鼠狼直立观察、前爪并拢的动作实为探测环境威胁的生存本能,尤其在月光充足(如农历十五)时更易出现类似“拜月”的站立姿态。

人参的生态特性与人类心理投射

山参生长缓慢,百年老参根系复杂,采参人需长时间挖掘,期间天气骤变(如雷雨)属于自然现象;

人类对珍稀动植物的敬畏心理,易将动物偶然聚集与自然现象解读为“灵异事件”。

 

三、现实与传说的边界

 

缺乏实证依据
目前无影像资料或科研报告能证实黄鼠狼存在系统性“朝拜”行为,相关描述均来自口述传说或文学创作。

 

文化象征意义大于现实
此类传说反映了传统农耕社会对自然力量的崇拜,以及人与野生动物的共生关系,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

 

结论
“黄鼠狼拜参王”本质是民间传说与自然现象的结合体,其真实性尚无科学支撑,但作为地域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民俗研究价值。

 


版权所有 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吉ICP备12004606号-1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地址:吉林省· 延吉市长白山西路8229号  电话:(0433)2661223  传真:(0433)2661228  技术支持:创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