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中心简介 专家论坛 标准文献 人参文化
关于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征集委员的通知      公 告      公 告      公 告      通 告      公告      关于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名称变更及启用新公章的公告      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关于疫情期间野山参检验业务实行预约制度的通知       今天是: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人参文化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人参文化
人参分类体系
发布时间:2025-04-03   浏览次数:28

人参分类体系

一、按产地与生长环境分类

野山参

生长于深山密林,自然繁衍,无人工干预,形态特征为“三桠五叶”“圆实堕红米”‌。

因其稀缺性被奉为“百草之王”,《神农本草经》记载其“补五脏,安精神”‌。

园参‌(栽培参)

人工种植于参园,生长周期通常为5-6年,主产于中国东北、韩国等地‌。

根据加工方式不同分为白参(生晒参)、红参等品类‌。

西洋参‌(花旗参)

原产北美,性偏寒凉,适用于阴虚火旺体质,与亚洲人参形成“温寒互补”的药用格局‌。

 

二、按加工工艺分类

生晒参

鲜参洗净后直接晒干,保留天然皂苷成分,药性平和,苏轼诗中“黄土手自启”即描述其原生态特质‌。

红参

经蒸制、烘干等工艺,色泽棕红,温补功效更强,清代赵翼《人参诗》称其“珍过服玉方”‌。

 

糖参

以糖水浸渍加工,口感甘润,常用于食疗,但药效弱于生晒参和红参‌。

活性参

现代低温脱水技术加工,保留活性成分,属新兴品类‌。

 

三、按形态与部位分类

全须参

保留完整根须,象征“天地人”三才合一,陆龟蒙“材似人形不可寻”即强调其形态珍贵‌。

参段/参片

主根切片或分段,便于服用,陶弘景《采人参》中“欲来求我,椴树相寻”暗含采参后加工传统‌。

参芦/参须

芦头(茎基)和细须亦可入药,但功效较弱,多用于日常保健‌。

 

四、文化象征分类

“灵苗”意象

文人以“青桠缀紫萼”“春雨长紫苗”等诗句,将人参与自然生机关联,体现其生命灵性‌。

“仙草”隐喻

道家视其为“延年神草”,乾隆《咏人参》称其“玉茎朱实露甘漙”,赋予超然物外的文化意蕴‌。

 

五、品质等级划分

野生等级

按参龄、形态分为“六世同堂”“五世同堂”等,参龄越长、人形越完整者价值越高‌。

栽培等级

依据国际标准(如韩国正官庄分级),按单支重量、色泽等分为天参、地参、良参等‌。

 

人参分类体系融合了自然属性(产地、形态)、人文加工(炮制工艺)及文化象征,其多样性印证了“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历史地位‌。

 


版权所有 国家参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吉ICP备12004606号-1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地址:吉林省· 延吉市长白山西路8229号  电话:(0433)2661223  传真:(0433)2661228  技术支持:创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