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传说】边条参的名字怎么来?
很久很久以前,长白山新开河下游的马蹄沟门住着一户人家,丈夫姓边,妻子姓柳,二人男耕女织,勤劳节俭,小日子过的也算是红火。唯独不如意的是,年过五旬竟然膝下无子,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万般无奈,两口子开始吃斋念佛,祈求上天赐子。 说来也怪,一定是他们的诚意感动了上苍,不久真的添人增加口,而且还是对双胞胎,都是男丁,这可给两口子乐坏了,起个什么名字呢?两口子商量了下,哥哥随着父姓为“边”,名随母起为“柳”,叫边柳。而弟弟也理当随父姓“边”,可名字却不能再随母取“柳”字了。后经夫妻反复协商,取了一个“条”字,叫“边条”,意在兄弟二人的名字连起来是“柳条”二字,柳条插地即活,生命力极强,好养活。 边氏兄弟刚刚长大成人,父母便相继去世。长兄为大,边柳成了边氏家族的当家人,后来他又娶了哈塘沟刘家女为妻,可边柳与刘家女为人心术不正,为了独吞边氏家产,设了一条毒计:兄嫂管家务农,让弟弟上山挖参,弟弟边条虽见过人参,却不知人参长在何处,兄嫂利用边条这一弱点,想把边条害死在大山里的人参之路上,便嘱咐边条:“人参长在树上,一定要仔细观察,多挖一些,三年之后带着人参回来,换了银子给你安家娶媳妇。” 无父从兄,边条按照兄嫂的嘱咐,背上干粮,带着镰刀,只身沿新开河逆流而上,走了三天三夜,双眼一直盯着树木,连累带饿,他突然觉得眼冒金星,天旋地转,倒在地上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边条又苏醒过来,当他睁开眼睛,展现在面前的却是一团火红的参籽,他急忙爬起来,仔细观看面前这团参籽,啊!果然是一棵老人参!长在一个三尺多高的烂树墩子上。 开眼放到了老人参,边条哪能不高兴,突然来了精神,运足了力气,用镰刀把烂树墩子敲碎,握着参秧把一棵完整的老人参提了起来,足有三尺长,主体像一根弯曲舒展的龙须,随风摆动。边条高兴极了,脱下衣服把老人参卷好,又找来几根倒木,用树皮拧绳扎了一个木排,乘木排顺新开河而下,经太平江口,下安东,去营口,来到一家乌金行。 乌金行的店东家恭候在店门外,喊道:“小兄弟,送宝贝来了!”边条问道:“店东家怎么知道晚辈是送宝贝来了?”店东家回答:“昨夜梦见月亮人怀,今天不是有美人到就是有宝贝来。小兄弟,你想想,我已过花甲之年,哪还会有美人光顾,自然是有宝贝临门了!"边条:“这下可叫店东家说对了,我挖到一棵老人参,但不知能不能算上宝贝?”店东家:“快随我进店铺,呈上来与我谋面!"边条随店东家进了乌金行,把衣服卷儿放在柜台上,又轻轻展开,老人参便袒露出来。 店东家双目直直地盯着老人参,老半天才脱口说出:“宝贝!宝贝!真正的宝贝!”随后又双手托起老人参放到小铜秤上称了称,接着说:“八两八钱!”边条询问:“店东家,怎么见得这颗人参是宝贝?”店东家回答:“七两为珍,八两为宝!”边条又问:“何为七两为珍,八两为宝?”店东家又答:“七两的参已非常稀有珍贵,很少有人谋面,八两的参已是宝贝,而你这棵老人参有八两八钱重还不是宝贝吗?而且是一颗绝无仅有的龙须宝参,少见,少见,真是少见!” 边条说:“店东家,咱先不说少见还是多见,还是先讲讲价钱吧?”店东家说:“小兄弟,价钱是要讲的,不过得有你先给个价!”边条说:“我也不懂先给什么价?你说值多少银子就算多少!”店东家又说:“天下哪有这个道理,都是持宝人先给价,买主再还价,咱可不能破了规矩乱了方寸!”边条犯了难,躺到长椅上,用拳头敲打脑门,一连敲打了五下。店东家哈哈大笑:“小兄弟,你还说你不懂,这价格给的不是很合理吗!"边条问:“多少?”店东家打着手势说:“握拳为十,你一连敲打脑门五次,你给价是五十万两白银。”边条非常焦急:“这么多银子我可怎么带呀!” 店东家笑着说:“小兄弟,这不难,我先付给你一百两雪花白银,剩下的先存在乌金行,我给你开银票,随时用可随时凭票据来取。”边条双手抱拳:“谢谢,店东家,你可帮了我大忙!”店东家也双手抱拳:“小兄弟,我谢谢你才对,不然你把银子都提出来带走,我的乌金行可就要关门了!”边条微笑着:“店东家,你太会说话了!” 店东家拍了拍边条的肩膀,语重心长:“小兄弟,不过放山挖参的常识我还要说个一二三,包参不能用衣服卷,要用树皮筒子做个窖儿,铺上青苔再放人参,人参论品,一个权为一品叶,权多者为上品,挖参要用专用的家什,一般在树上和水下这些特殊环境中生长的人参品质最佳……”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边条按照店东家说的“在树上和水下这些特殊环境中生长的人参品质最佳……”回到新开河流域的山林中,视线不离树上和水中。他不知涉过多少条小溪,攀登了多少座山梁,奇迹又出现了,他来到一汪清泉旁边,刚俯下身子想喝点泉水,突然发现水中有一棵鲜活的老人参在晃动,急忙伸手去抓,水面荡起了涟漪,老人参不见了,少顷水面又平如镜,老人参又出现了,这回他没急着去抓,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人参长在一个悬崖间的凹槽里倒映在水中。 这回可不是在烂树墩子上挖参了,用镰刀一敲烂树墩子塌下去,人参就坦露出来,可这次是在悬崖间的凹槽里挖参,即使边条带来了挖参的所有家什也显得不够用,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还是把这棵老人参从悬崖上完整地挖了出来,而这次也按要求扒截树皮筒子揭下青苔做了窖,才把老人参放进去扎好。 边条再次乘木排经太平江口,下安东,去营口,来到那家乌金行,乌金行的店东家仍恭候在店门外,把边条迎进乌金行后,把人参过了小铜秤。这棵人参仍然是龙须体,重九两九钱,把营口三家参行的银子凑到一起还不够边条的老人参钱,只好把边条的老人参折成股投资到参行中,边条自然是最大的股东,成为三家参行的店东家,后来又发展成为东北人参总行的店东家,但参行的业务仍有原来的店东家管理,边条又返回新开河流域,把龙须参的籽播撒在新开河流域的山林里。籽撒在地里再出参,参体清一色的修长飘逸。 一晃三年期限已到,边条赶着马车回到马蹄沟门探望兄嫂。可兄嫂贪图享乐,好逸恶劳,已贫困潦倒,病卧在土炕上。边条则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把兄嫂用马车拉到新开河源头老岭山下他建的庄园,用他亲手培植的龙须参精心调养,很快便康复下地可以参加劳动了。从此边氏兄弟一家和睦相处,联手经营这新开河流域体型独特,品质上称的龙须参。边条仙逝,后人为了纪念边条以德报怨的情操和美德,把龙须参更名边条参。后来,因为只有新开河流域才能培育出真正的边条参,又定名新开河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