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参价抵千金 “康熙初年到苏之参,连泡丁及参须等共计有几二百担,每斤只四五十两,历年来出数日少,而价日昂,延至雍正九年,统参价长至二百两,继至乾隆九年秋,统参至六百两有零,十九年分价抵千金,由此有长无跌,比年来,寻至千六百七百不等,迄今遂长至二千以外。”
清代学者黄叔灿在《参谱》中的这段描述,以翔实的数据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康乾百年人参价格暴涨的图景。 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到嘉庆十二年(1807年),人参的价格竟然增长了2240倍,导致围绕人参的各种骗局花样百出,屡禁不止。机关算尽,巧取豪夺,围绕“人参”上演的一出出悲剧与闹剧,在古代笔记中真可谓不绝于书。其中一则如下: 突如其来借债客 乾隆年间,北京最有名的人参铺子,当属“张广号”,这家铺子铺面大,而且由于有着特殊的进货渠道,所以所售人参保真,当然可想而知,其价亦昂。 “一日,有骑马少年负银一囊到店”,从柜台上捡了几包人参细细观看后,少年皱着眉头,拿出一百两银子说:“我家主人性格琐碎挑剔,如果买参不如其意,必定对我大加呵责,我又不善择参,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哪种合他心意,可否将这一百两银子放在你们店中做定金,然后你们派遣有经验的伙计带几斤上等的人参到我家主人处,请他自己挑选如何?”店家一听觉得可以,便收下银两,派了店中一位老伙计,背着好几斤人参跟那少年同往,临行前还特意叮嘱他说:“千万保护好人参,不要让它轻易落入别人的手中。” 老伙计与少年一路行走,来到一座府第前,登上楼去,见到他家主人,“主人美须眉,披貂裘,戴蓝宝石顶”。老伙计见多识广,知道蓝宝石顶乃是朝廷三四品官员的顶戴,顿时起了恭谨之心。那主人病得很重,倚靠在床上喘个不停,对老伙计说:“你带来的人参都是上好的辽参吗?”老伙计连连称是,并将包袱解下,递给少年。少年捧过去,主人一边查看一边对人参的质地和质量加以评说,所言皆很在行。 正在这时,忽然门外车马声喧阗,只见一位客人昂首走进府第。主人惶遽,命少年下楼,告诉来客自己生病不能会客,然后对老伙计低声说:“这是向我借债的亲戚,然而从来是有借无还,所以我一直向他哭穷,如今断断不能让他上得楼来,否则看见我有钱买人参,必然又要向我借钱了。”这时听见来客在楼下大吵大闹:“你家主人必定是装病,楼上怕是有新娶的小老婆吧,否则为何拦我登楼,有钱娶妾,无钱借我,我今天偏要上楼看看!”而少年拼力拦阻,吵闹声越来越大。 主人愈发惶急,又低声催促老伙计:“赶紧把人参藏起来,毋为恶客所见!”老伙计不熟悉室内情况,一时间不知道把人参藏在哪里好。情急之下,主人指着床下说:“那里有个带锁的竹箱,你先把人参放在里面吧。”然后把一把铜钥匙递给他说:“你把人参锁好,我先下楼去应付客人,把他对付走了再来交易。”说完一边喘息,一边踉踉跄跄地扶着栏杆下了楼。老伙计赶紧用铜钥匙开锁,将人参放入竹箱,守在旁边。只听得主人在楼下,与客始而寒暄,继而拌嘴,客人必欲上楼,主人坚拒不允,客人大怒道:“你不过是怕我上楼看到你有钱罢了,既然如此待我,咱们从此不再来往便是!”然后传来主人一边谢罪一边送客的声音,僮仆亦随之出,许久寂然。 老伙计守在竹箱边,等了很久很久,楼下还是毫无声息,他起身往下一看,整座楼连同庭院,除了他竟已空无一人,方知大事不妙!开锁取参,箱子里却已空空如也,再一查验,箱子原来是个活底箱,箱底板即楼板。方知这是一伙骗子,租了这座豪宅,巧加改装,给自己下套,而“全剧”高潮之际,就是人参被盗之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