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是一味神奇的植物,不仅仅在于它的药效和药性。更在于它区别于其他植物而产生的独有的文化。 长白山文化,虽属地域性文化,却也包罗万象。从历史看,先秦时期的肃慎、金代的女真、大清的满族以及汉族移民等构成了历代长白山文化的主体。 当然还有高句丽民族文化。换句话说,肃慎文化、渤海文化、契丹文化、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等形成了历史上的长白山文化。 长白山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农耕、渔猎、游牧、采参、挖煤等多种多样。 在博大精深的长白山文化中,人参文化最具典型意义。 何谓人参文化? 与人参有关的生产劳动、经济贸易、民风民俗、神话传说、艺术创作等,构成了人参文化。 简言之,凡是与人参有关的物质和精神总和,即为人参文化。 具体些讲,包括采参习俗、人参传说故事(表现人参传说故事的文学、美术、绘画、剪纸、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等)、采参歌谣、谚语以及人参产品装潢、交易、应用及人参节庆祝活动等等。 人参为何能形成文化现象?这是人参的自身价值和作用所决定的。 长白山有上千种植物,能形成文化体系或现象的却占极少数形成神话传说的就更微乎其微了。我们都知道人参娃娃、人参姑娘的传说,谁听到过贝母娃娃、细辛姑娘?谁听到过柴胡娃娃、甘草姑娘? 目前为止,在长白山区流传的人参传说故事有上百个之多,出版的书、画册、连环画、年画、国画、剪纸数量已无法准确统计。 人们对人参的厚爱并非无缘无故,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早在4000多年前黄帝时代,中国就认识和应用了人参。 文字记载涉及到人参的书如汉元帝时期史游所著《急救章》、战国时期范蠡所著《计然》,距今均两千多年。 古书《续名医类案》中记载:“一妪年七旬,伤寒……昏沉,口不能言,眼不能开,气微欲绝,与人参五钱,煎渣服之,顿愈……” 《本草纲目》中载:“人参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人参、神草…… 广五行记云: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闻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许见人参枝叶异常,掘之人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声遂绝……” 历史上若干书籍资料对人参的神奇和药用价值有过许许多多的记载,这并非古人对人参的盲目迷信,而是亲身实践的结果。 如清朝皇帝和后妃们病危时用来抢救的良药《生脉散》就是以人参为主的几味药所配制,慈禧太后食用人参永葆青春等,足以说明人参的非凡药用价值。 临床证明,人参有增进记忆和急救作用。可以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胃病、肝脏病、糖尿病、精神病以及有提高视力的作用。 人参除药用外,还有滋补、美容、观赏等诸多价值,这都是人参形成文化现象的重要因素。长白山文化内涵不胜枚举,但在人们群众中口耳相传最多的、印象最深的,当属人参文化。
如果把长白山文化比做一棵树,那么,人参文化就是一棵树枝。 说人参文化是长白山文化中的典型一支,大概也不为过。 我们从人参故事、人参歌谣和人参诗词中可窥一斑,完全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愿。
|